不知不觉,医改首月过半,京通医院也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:就诊患者凸现小幅上升,内科门诊络绎不绝——医保科李主任表示,这是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带来的影响,轻病患者就医更倾向于一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;药房闫主任也表示,纳入阳光采购之后,药品源供应稳定,药价“平进平出”,平均降价约合20%。
那么,医改之后到底还发生了哪些变化?
一、挂号费、诊疗费没有了
就医收费模式有了显著变化,挂号费、诊疗费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医事服务费。
和改革之前的普通号5元、副主任号7元的挂号费相比,医事服务费的价格大幅提高,用于补偿医疗机构部分运行成本,体现的是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。这也体现了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和价值认同,技术劳动输出有合理回报,医生才更有职业尊严。
二、医事服务费医保可部分报销
不同级别医院和医师所收取的医事服务费不同,报销比例也不同,最后患者所需要自付的金额有较大差别。比如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是50元,知名专家是100元,但是报销金额都为40元,患者所需自付金额分别为10元和60元。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20元,可报销金额为19元,自付金额1元。
三、取消药品加成 阳光采购更透明
此次医改,北京的3600多家医院将全部取消15%的药品加成(不含中药饮片),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。与此同时,北京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纳入阳光采购平台,通过竞争议价的方式确定药品品种和价格,按需采购。其价格与全国省级集中采购的最低价动态联动,且保持公开透明。
四、分级诊疗,医疗资源合理配置
所谓分级诊疗,就是按照疾病的轻、重、缓、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,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,各有所长,逐步实现专业化,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、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,形成“健康进家庭、小病在基层、大病到医院、康复回基层”的格局。大医院由此可“减负”,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,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,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。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、多发病人,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。
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,通过分级诊疗,缓解“大医院人满为患、一号难求,小医院却门可罗雀、难以维系”的困窘现状,也是实现合理医疗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。
在能力范围内接待、诊治更多患者,真正发挥“家门口看知名专家”的口碑效应,解决患者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——相信在这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,京通医院已交出高分答卷。
京通医院项目公示
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最北端,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通州正在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。北京京通医院就坐落在风景怡人的通州古运河畔,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商务区,是一所集医疗、预防、健康管理、医养结合于一体的,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医疗服务的诊疗机构,是医保新农合/定点单位、999急救定点单位。开设内科、消化科、外科、骨科、中医科、妇产科、体检科等十几个临床科室。医院围绕医疗核心改善服务质量,提高患者就诊体验,让患者获得感更高。
1、预约挂号为实名制,请提供有效的联系电话,限本人使用。
2、患者来医院就诊时,须在一楼导医台登记。